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人力資源與臺灣經濟發展專題
Seminar on Human Resou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 
開課學期
107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國家發展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辛炳隆 
課號
NtlDev5301 
課程識別碼
341 U9170 
班次
 
學分
2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1,2(8:10~10:00) 
上課地點
國發206 
備註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71NtlDev5301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從政策分析的角度,探討人口變遷、婦女勞動參與、教育、職業訓練、勞動遷徙、藍領外勞、白領外勞、外籍配偶等人力資源相關議題,以及其與台灣經濟發展之關連性。主要授課內容包括經濟發展理論與人力資本理論之介紹,以及相關政策實施經驗之評析。 

課程目標
使學生瞭解台灣人力資源主要政策議題,以及人力資源與台灣經濟發展之關連性。 
課程要求
無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李誠主編,1975,台灣人力資源論文集,聯經出版
劉克智主編,1995,台灣人力資源論文集續編,聯經出版
于宗先、王金利,2009,台灣人口變動與經濟發展,聯經出版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表現 
40% 
 
2. 
期中報告 
20% 
 
3. 
期末報告 
4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  主題:台灣經濟發展導論
教材:
1. 鄒繼楚,1996,「經濟成長:理論與台灣經驗之省思」,收錄於『經濟發展理論與政策之演變』,于宗先、吳惠林主編,中華經濟研究院出版。
2. 行政院經建會,2011,『台灣經濟發展歷程與策略』
 
第2週
  主題:人口結構變遷
教材:
1. 鍾俊文,2004,「少子化、人口老化及人口減少的成因、衝擊與對策」,『台灣經濟論衡』,第2卷,第6期。
2. 張明正、李美慧,2001,「台灣地區人口轉型後之生育趨勢與展望」,『人口學刊』,第23期。
3.蔡青龍、黃登興,2015,「台灣人口變遷的特徵及其產業發展意涵」,『于宗先院士及台灣經濟發展政策』,中研院經濟所與中華經濟研究院聯合出版。
4.李誠,2015,「人口老化、晚近早出與台灣的勞動供給問題」,『于宗先院士及台灣經濟發展政策』,中研院經濟所與中華經濟研究院聯合出版。
 
第3週
  主題:銀髮人力的開發與應用
教材:
1.詹火生、辛炳隆、黃麗璇、黃玟娟,2015,延後退休可行性方案之研究,勞動部委託研究
2.楊靜利、翟本瑞、郭振昌,2013,我國青年與中高齡勞動力就業問題之探討,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 
第4週
  主題:婦女勞動參與
教材:
1.李大正、楊靜利,2004,「台灣婦女勞動參與類型與歷程之變遷」,『人口學刊』,第28期。
2. 簡文吟,2004,「台灣已婚婦女勞動再參與行為的變遷」,『人口學刊』,第28期。
3. 劉正、陳建州,2004,「教育程度、家庭需求與就業歷程:職業婦女的困境與抉擇」,『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』,第4卷,第1期。
 
第5週
  主題:人力資本理論
教材:
1. Ehrenberg & Smith,2012,Modern Labor Economics,第9章。
2. 黃仁德、趙振瑛,1997,「人力資本對台灣經濟成長貢獻的評估」,『勞資關係論叢』,第6期。
 
第6週
  主題:教育與經濟發展
教材:
1. 劉克智,1996,「台灣的教育與經濟發展」,收錄於『經濟政策與經濟發展』,于宗先、李誠主編,中華經濟研究院出版。
2. 張芳全、余民寧,2002,「開發中國家教育與經濟發展、人口成長的關係」,『教育與心理研究』,第25期。
3. 黃毅志,1998,「教育階層、教育擴充與經濟發展」,『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』,第28期。
 
第7週
  主題:高等教育與青年就業(一)
教材:
1. 吳慧瑛,2003,「二十年來教育發展之經濟評估,1978∼2001」,『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』,第33卷,第2期。
2. 蕭霖,2003,「教育與職業不對稱的模式探討」,『教育政策論壇』,第6卷,第2期。
3. 曾敏傑、賴人豪,2003,「高等教育勞動力低度運用的影響:惡化或改善?」,『教育研究集刊』,第49卷,第2期。
4. 劉正、趙建州,2004,「高等教育人力之供需與回饋的變遷:高教擴張前後的比較」,第4卷,第2期。
5. 張芳全,2008,「過量及低度高等教育與失業率之國際分析」,『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』,第4卷,第3期。
 
第8週
  主題:高等教育與青年就業(二)
1. 教材:戴曉霞,2001,「全球化及國家/市場關係之轉變:高等教育市場化之脈絡分析」,『教育研究集刊』,第47期。
2. 王湘瀚,2004,「台灣社會人口變遷對教育政策發展的影響」,『社會科教育研究』,第9期。
3. 黃世鑫,1998,「高等教育高學費—經濟問題還是社會問題?」,『當代』,第11期。
4. 蔡淑鈴,2004,「高等教育的擴展對教育機會分配的影響」,『台灣社會學』,第7期。
5. 曾孝明、駱明慶、吳惠林,2003,「應該補貼高等教育嗎?」,『經濟前瞻』,第90期。
 
第9週
  期中報告 
第10週
  主題:職業訓練
教材:
1. 辛炳隆,2003,「職業訓練:到永續就業之路?」,收錄於『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』,李誠主編,天下文化出版。
2. 李誠、辛炳隆,2005,『強化我國職訓體系之研究』,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。
3. 辛炳隆,2007,「強化我國企業人才培訓機制之研究」,『台灣經濟論衡』,第5卷,第11期。
 
第11週
  主題:基層外勞(一)
教材:
1. 成之約、辛炳隆、劉黃麗娟,2002,「外籍幫傭與監護工引進對國內就業影響之初探」,『勞資關係論叢』,第11期。
2. 張昌吉,2002,「外籍勞工對經濟、社會、政治層面影響之分析」,『政大勞動學報』,第12期。
3. 吳惠林、王素彎,2001,「外籍勞工在台灣的趨勢、經濟關聯與政策」,『人口學刊』,第22期。
4. 李誠,2007,「外勞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」,收錄於『台灣外籍勞工研究』,羅紀琼主編,中研院經濟所出版。
5. 江豐富,2007,「外勞對台灣勞工職業選擇與薪資的影響」,收錄於『台灣外籍勞工研究』,羅紀琼主編,中研院經濟所出版。
6. 辛炳隆,2007,「外勞的總額控管與名額分配」,收錄於『台灣外籍勞工研究』,羅紀琼主編,中研院經濟所出版。
 
第12週
  主題:基層外勞(二)
教材:
1. 劉梅君,2000,「廉價外勞論述的政治經濟學批判」,『台灣社會研究』,第38期。
2. 劉梅君,2003,『老虎鉗下的外勞勞動人權:我國外籍勞工勞動人權之探索』,國科會委託研究。
3. 曾嬿芬,2004,「引進外籍勞工的國族政治」,『台灣社會學刊』,第32期。
4. 曾嬿芬 2006. 「誰能打開國界之門:台灣移民政策的階級主義」,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』,61期: 73-108。
5. 林佳和,2003,「外勞人權與外勞管理政策 -- 一個新的思考起點?」,『就業安全』,第2卷,第2期。
6. 龔尤倩,2002,「外勞政策的利益結構與翻轉的行政實驗初探 – 以台北市的外勞行政、文化實踐為例」,『台灣社會研究』,第48期。
7. 藍佩嘉,2006,「合法的奴工,法外的自由:外籍勞工的控制與出走」,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』,64期。
 
第13週
  主題:白領外勞
教材:
1. 曾瑞鈴,2001,「歐美籍白領外勞與台灣企業」,發表於『歐美社會結構與社會變遷 – 全球化的經濟與社會層面探討』學術研討會,中研院歐美研究所主辦。
2. 藍科正,2005,『建立引進外國專業人員之管理機制』,勞委會委託研究。
3. 曾嬿芬,2005,「高科技勞動力需求與移民政策:各國政策比較」,未發表。
4. 辛炳隆,2006,,「台灣引進高級人力之政策分析」,全球化之下的人權保障與人才共享研討會,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主辦,2006年2月21日
5. 陳信宏、蔡慧美、溫蓓章,2007,「國際人才流動、政策趨勢及我國的海外人才對策」,台灣經濟論衡,第5卷,第12期。
 
第14週
  移民政策與跨國勞動力之運用 
第15週
  跨國婚姻與人力資源
教材:
1. 王宏仁,2001,〈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:以越南新娘為例〉,臺灣社會研究季刊,41:99-127。
2. 鄭津津,2008,「大陸配偶與外籍配偶在台就業之問題與未來政策應有之發展」,『台灣本土法學』,第106期,頁125-136。
3. 許繼峰、饒鳳翔,2007,「嘉義地區榮民大陸配偶就業歧視之研究」,『社區發展季刊』, 第119期,頁402-427。
4. 謝寧,2007,「台灣外籍配偶的勞動市場參與-工作決策與產業選擇」(英文),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 
第16週
  期末報告(一) 
第17週
  期末報告(二)